尊龙凯时






      “三桶油”进军城市燃气,谁能笑到最后 ?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20-09-04
      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 ,城燃市场似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被剥离后的“三桶油”纷纷有所举动,旨在更好地占领市场 。拉响战争的是一条消息。4月23日 ,在香港上市的滨海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称已与中国石化长城燃气达成合作协议

      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城燃市场似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被剥离后的“三桶油”纷纷有所举动,旨在更好地占领市场。

      拉响战争的是一条消息。4月23日 ,在香港上市的滨海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称已与中国石化长城燃气达成合作协议。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拟认购滨海投资股份,成为持股29.99%的大股东,投资金额超过5亿港元。

      这一长城燃气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在城燃市场引发的“地震”还未平息,又一个重磅消息再次引发城燃市场“强震”——4月30日 ,媒体爆出,中国石化正着手对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改革举措已经中国石化总部批复,且在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内部传达 。

      体制改革进行时

      据报道,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中国石化拟成立华北区 、山东 、河南 、河北、浙江、云贵、广西 、安徽八大区域天然气销售中心以及山西、湖南、江苏、江西四个省级公司,合并中石化长城燃气公司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管理。通过组建区域+省级销售公司方式对天然气销售业务谋篇布局 。

      省级公司可能采取合资的方式组建。合资公司相对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直属的天然气销售中心或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4月18日至5月6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先后赴山西、江西、河南、天津等地调研,旨在推进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 。

      其实,2019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石化就着手制定改革方案 ,历时半年初步落定。按照计划 ,相关改革将在今年年中完成。不过,中国石化推动此项改革比中国石油晚了将近两年 。

      自2008年进入天然气终端市场 ,中国石油就希望像在石油市场一样,建立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为了更好地发展下游业务 ,2012年起 ,中国石油对天然气下游业务进行了持续重组。

      至2017年,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的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也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终端利用业务的唯一管理平台,主营业务分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格局基本成型。

      2018年10月,中国石油内部下发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的通知,以市场为中心,组建专业化天然气销售公司,构建天然气销售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

      “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调整优化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立足高质量发展大局 ,基于行业发展态势和市场竞争形势 ,对天然气销售业务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通过进一步健全业务管理架构 、组织管控体系和商务运营模式,为有效解决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不可持续这一主要矛盾提供组织保障,为推动天然气销售业务提速换挡 、攻坚转型集聚强大势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天然气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昆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凌霄说 。

      2020年,疫情之下 ,“第三桶油”中国海油集团层面也正在推进天然气产业重组 。有消息称,相应的管理机制将在今年迎来新的变化。


      向城燃市场挺进

      相较于天然气管理体制改革的循序渐进,上游企业进军终端城燃市场的节奏明快,近年来颇为吸睛。

      2019年7月19日,金鸿控股发布公告称 ,拟将旗下17家城燃公司出售给中国石油所属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其中11家为100%出清。2019年8月15日,金鸿控股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最终确认17家城燃公司出售估价16.55亿元 。

      “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在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内十分少见 。这17家城燃公司中有9家在湖南 ,将促使本就在湖南布局了城燃项目的昆仑能源一跃成为占湖南城燃市场份额最大的集团之一。这将使湖南省利用中石油气源优势迅速扩大天然气消费量,尤其是尽快使郴州 、永州、怀化、吉首和张家界5个市中心城区及下辖65个县市中心城镇通达管道气。”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指出。

      仅2019年,昆仑能源有70个新开发项目实现投产 ,58个项目完成公司注册。据昆仑能源公布的2019年全年业绩,昆仑能源城燃项目已达到402个 ,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天然气新增用户146.3万户 ,其中新增居民用户144.67万户,新增工商业用户1.62万户 ,累计用户已达1127.7万户,同比增长14.9%。2019年天然气销售2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 ;其中零售气量18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25%。零售气中工业 、商业、居民、加气站分别占比51%、12%、13%、24% ,同比增速分别为38%、1% 、31%、14%。

      相比中国石油2008年就已将国内天然气终端销售与综合利用作为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加速向下游城市燃气市场挺进 ,中国石化在城燃市场的动作慢了一些。2017年10月,中国石化才成立了全资城市燃气公司——长城燃气 。虽然起步较晚 ,但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下游业务发展的脚步同样坚定。

      2018年2月 ,长城燃气与中石化燃料油销售公司成立了中石化(北京)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主打方向是LNG的利用,包括LNG加气站和水上加注站。

      2018年5月 ,濮阳市投资公司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中原油田成立了濮阳市长城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燃气占股40% 。

      2018年7月,长城燃气与南京中燃城市燃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长城燃气占股49%。

      2018年12月14日,长城燃气与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出资成立徽商长城能源有限公司。

      2019年8月3日,长城燃气与河北国控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将在河北天然气支干线管道、工业园区及大用户直供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发电 、区域热电冷联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终端城镇燃气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推进河北天然气终端市场发展。

      2019年底,长城燃气与重庆市武隆区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重庆长城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长城燃气旗下的第五家公司。

      时至2020年4月23日 ,长城燃气斥资超5亿港元入股滨海投资 ;7月,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与广西广投能源共同出资组建广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显示了进一步布局下游城燃市场的决心 。

      “中国海油做过一些局部地区小型城燃项目,但现在比较难推进,因为好的区域都早已被城燃企业圈完了 。”中海油一内部人士介绍说。

      “三桶油”之外,有“第四桶油”之称的延长石油也在向城燃市场挺进 。

      2019年9月20日午间,陕天然气发布公告,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燃气集团与延长石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延长石油以资产置入的方式向陕西燃气集团进行增资扩股。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延长石油将持有陕西燃气集团52.45%股份 ,成为陕西燃气集团的控股股东。此外,延长石油将通过陕西燃气集团间接控制陕天然气55.36%股份,成为后者的间接控股股东。

      “中国天然气消费超过60%在工业和发电等领域,主要由上游企业直供,剩下的不到40%由城镇燃气企业分销 。这些企业小而散,基础薄弱,而上游企业进入的优势很多 。这是上游企业在城燃领域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北京燃气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白俊认为 。

      目的明确:打造全产业链

      纵观上游企业在终端市场的种种作为,目的非常明确: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对冲经营风险 。

      “‘三桶油’掌握大量天然气资源 ,但大量资源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的利润 。相反的是,由于我国天然气市场价格体系还没有完善 ,他们的天然气板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有扭转这种状态的强烈愿望 。”北京京田宏远能源科技于田磊指出。

      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较差,产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量。2007-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82.8亿立方米 ,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达107.9亿立方米。而我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与国内天然气销售价格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

      中国石油自进口管道天然气以来就一直亏损,尤其天然气批发环节一直亏损 ,而终端直供和城燃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20世纪初签订的天然气采购合同都是高价的,与现行终端消费价格存在巨大逆差,陷入了越是进口亏损越多的尴尬境地。

      2019年6月28日,凌霄在2019年企业开放日活动中表示,由于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尚不完善。中国石油在发挥资源供应“定盘星”和市场波动“压舱石”作用的同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自2011年以来,中国石油单是进口气环节亏损已超过2300亿元 。仅2018年对供应北京的燃气的补贴就约达60亿元之多,平均每方气补贴约0.33元。

      凌霄表示,中国石油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主动寻求与各市场主体的深度合作,合力构建天然气产业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真正让“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 ,推动资源价值合理回归。

      不止中国石油这么想这么做,其他上游企业同样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对冲资源成本。

      近年来 ,延长石油将天然气业务提升到了重要位置。其“十三五”目标为,到2020年要实现天然气产量80亿立方米,产能100亿立方米。但因缺乏销售渠道 ,延长石油的天然气几乎都是液化后销往其他地区。一方面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面对其他地区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延长石油天然气业务发展受到了限制。

      通过整合陕天然气,延长石油将中间管网、下游资产收入囊中 ,由此打造天然气产 、运 、销的全产业链模式 。天然气业务的全产业链模式无疑将为其未来的发展增添不少成色。

      “单纯的资源和单纯的市场抗风险的能力都有不足,而上下游协同可以对冲风险 。”中海油内部人士说,“中海油气电集团以LNG接收站为核心 、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模式,构成了中国海油天然气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拥有比较健全的天然气产业链,也成为气电集团目前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毫无疑问 ,我国天然气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界限早已被打破。拥有气源 、基础设施 、终端市场和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 ,将是未来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

      引发城燃市场震动

      2008年,当中国石油向下游城市燃气市场推进时,面对这个掌握上游核心资源的庞然大物 ,整个城燃行业开始弥漫不安和忧虑 。当时在行业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相关的新闻报道甚至登上了人民网这样的央媒平台。

      10年之后,当昆仑能源将下游燃气市场定位为“黄金终端”,全面重塑批发盈利模式,发挥“批零一体化”协同优势,强力推进终端市场开发时;当一个个城市燃气企业被上游企业参股、控股,当一个个地区的燃气市场被纳入上游企业的势力范围 ,下游市场屡被震动,而且震感越发强烈,反对之声一时浪起 。

      “我国天然气上游资源高集中度、高垄断,大约95%的天然气是由‘三桶油’供应的 。他们认为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 ,上游利益分配得少 ,下游利益分配得多,所以提出以资源换市场、以气源换股权,用下游的收益来弥补上游的亏损。但是 ,城市燃气的利润是由地方政府核定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不会允许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有超额利润。下游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就不可能去弥补上游的亏损。从利润率、利润总额的角度,从政策的角度,用下游来弥补上游是不可能的。”

      “上游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控制着气源和长输管道,一旦进入下游很容易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上游企业的‘资源换市场’策略在实施中有极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风险。如果没有约束,未来他们在下游市场的规模 、范围 、势力会急剧扩张 ,‘放开两头’将会落空 ,对大力发展竞争性市场十分不利 。”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在2019年第二届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上直言:“上游企业利用资源优势  ,强势进入下游市场,给整个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恐慌。……上下游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不仅把长期以来上下游企业之间暗潮汹涌的“对立”点破,而且将矛头直指上游企业。

      李雅兰表示 ,她作为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收到了各个地方城燃企业反映的很多问题 。她对在已建好完整城市燃气供应体系的情况下,“三桶油”对燃气电厂等下游用户进行直供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她指出,在现行定价机制下,如果上游把成本低、价格合理的直供部分都拿走,下游企业将无法生存 。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资源供应者,自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实施以来 ,更是站在了反对之声的风口浪尖上。社会上的负面和质疑声音不断,“中石油搞垄断”之类的论调再次泛起,其营销策略也被指责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合理合法合情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上游企业产供储销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被打破,原来以管道为中心的天然气销售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必须建立新的营销手段,保障天然气销售的需要。”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战略研究中心李伟说 。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天然气销售业务和管道业务分离,让中国石油天然气批发业务亏损的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需要想办法解决 ,从而避免国有资产的更大损失。因为不分的时候 ,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业务整体是一本大账 ,管输费用可以弥补一部分批发亏损。因此年终平衡的时候,大账上是盈利的 。而拆分后,天然气批发业务亏损会越来越明显 。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昆仑能源作为一家央企推进终端业务的初衷和终极目标 。同时,作为企业,有经济属性,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多主体进入上下游领域,符合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符合油气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是“管住中间 ,放开两头”,即要构建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 ,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由此实现终端市场降价。

      “不能说市场是谁家的,市场是为消费主体服务的 。只要有利于消费主体的利益 ,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 。而且,新的市场主体进入 ,有利于打破固有的局部地区的垄断格局,也有利于解决终端市场价格过高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说。

      我国不断推进上下游开放。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意味着石油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将向外资和民企敞开大门 。同时,取消50万以上人口城市燃气、热力等必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意味着未来外资也可以控股参与大中城市的天然气销售业务。

      城燃企业通过布局LNG接收站、开展国际LNG贸易等方式进军上游 、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7月9日,新奥宣布与BP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而在之前的4月17日 ,佛燃能源与已BP签订天然气购销合同。中国第一座LNG接收站大鹏接收站,佛燃能源与BP都是重要股东;新奥投资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民营大型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及加注站;北京燃气LNG项目也将落户天津南港工业区……

      “改革应当公平对待各种竞争主体,没有道理下游可以往上游走,上游不可以往下游走 ,也没有道理下游市场对外资开放不对中资开放 。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中国石油或其他油气巨头推进城市燃气业务的行为无可指摘。”业内专家表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家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的公平竞争,促进分工优化、效率提高 、成本降低、质量提升,让大众受惠 、让产业做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和应有之义。

      中国石油与下游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尽管尊龙凯时批发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但没有定价权,多年来为履行保供任务、服务国家战略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更谈不上‘利用控制地位获取垄断高额利润’。尊龙凯时发挥资源优势进入终端领域,力求为居民增加幸福感,为产业提高竞争力 ,既合法、又合理、也合情。






        XML地图